來源:PPP融資小白
11月17日,財政部下發的92號文猶如一聲驚雷炸響了PPP金融人的朋友圈。尤其是其中的“違反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未按時足額繳納項目資本金、以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會資本方股份“將被集中清理的規定,直接將金融機構常用的小股大債模式(以股東借款充當資本金)宣判死刑!看到這個文件,我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還有是這樣的
據說我們單位內部在傳言,小白已經吃不下飯了,還有人傳言小白干不下去準備辭職跳槽了。。。。
感謝黨,感謝組織,由于PPP流程太長,小白審批的小股大債模式還沒有正式投放的!其實92號文之后,小白重新思考PPP投融資業務,深深地覺得:金融機構專業致勝的時代來臨了!!
一、PPP的本質是什么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好友感慨:做PPP就是做金融,做PPP就是做融資!筆者深以為然,PPP的本質其實就是金融!
第一、PPP因融資而生!盡管財政部賦予了PPP很多職能,如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財政制度;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等。但毫無疑問,融資是PPP的起點,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功能,以至于財政部需要屢次出來強調,PPP不能僅僅是為了融資;
第二、PPP是資金密集型模式!財政部PPP項目庫平均單個項目的金額有10億元左右吧,20億元以上的項目比比皆是,100億元以上的項目也并不少見!如此資金密集型模式,融資就至為關鍵,甚至現在PPP項目融資難已經成為PPP項目落地的最大障礙。
第三、PPP的期限太長!PPP項目期限均不少于10年,尤其是92號文之后,股東借款已經不能充當資本金,原來可以在存續期內逐步退出的資本金,現在很可能要在項目里面呆上十幾年!長期限資產和短期險資產在特征和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差別,比如定價上基準利率和shibor就大為不同。只有金融機構才是研究資源跨期配置的最專業機構,也是最有實力去持有長期限資產的機構。
第四、國外經驗。在很多發達國家,金融機構才是長期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產的持有人,如麥格理。近十年來,麥格理在全球很多國家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進行投資和收購,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管理資產總額達到2000億澳元(109個基礎設施項目)。
因此,只要你夠專業,完全可以把PPP玩出花來!但前提是,PPP要可持續發展,PPP不會演變為一場鬧劇!
二、專業致勝的時代來臨
由于2014年以來PPP的爆發式快速增長,加上PPP又是一種新模式,因此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盡管PPP的本質是金融,但是參與PPP項目確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在此不一一描述,具體參見筆者PPP項目融資吐槽系列。PPP原來融資就難,92號文之后,簡單粗暴的融資方式被禁止,有利于專業PPP金融機構!
第一、合規促長遠發展。此次財政部的大刀闊斧,實際上為PPP回歸本源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嚴新規靴子落地之后,規則和思路已經越來越清晰,有利于減少金融機構原有的很多擔憂。
第二、地方政府是否該給項目更高收益了。92號文將大大減少很多倉促上馬的PPP項目,10%的硬約束也將引導地方政府將PPP用于最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精品項目。30%的績效考核掛鉤,一改大家以往所理解的PPP風險特征。對社會資本而言,資本金很可能要長期在項目公司呆著,同時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綜上,地方政府是否該給PPP項目更高的收益了??
第三、專業金融投資機構的價值尤顯,風險收益性價比回歸。金融機構最常用的小股大債模式壽終正寢,資本金融資也有點說不清楚,項目融資難度加大,對于很多社會資本(尤其是央企及子公司)而言,如何在接下來的項目中解決項目融資問題,提前綁定金融機構,鎖定項目資金拼盤,將成為重中之重。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能夠專業而合規地參與PPP項目投融資的價值將越來越明顯。
三、請允許我最后吐個小槽
以上滿滿的正能量有沒有!親們請允許我最后吐個小槽。
昨日,同樣一則全面監管文件在金融人朋友圈刷屏。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管局下發《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時代正式來臨。其中關于組織實施和過渡期的安排尤其引人關注,文件明確“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過渡期自本意見實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相比之下,我們的92號文是不是有點猛烈?請允許我上個老圖,因為我隱隱感覺有很多前期參與的社會資本可能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