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為了規范十多萬億投資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近期財政部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征求意見稿)》(下稱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在內部征求各方意見。
此次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主要內容是,明確了PPP項目績效目標與績效指標管理內容,明晰了績效監控、績效評價、部門間PPP工作績效管理。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澤彩參與過上述意見稿論證會,他告訴第一財經,PPP項目績效指引文件將對進一步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績效管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文件有不少亮點,突出了PPP項目績效評價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貫穿PPP項目全生命周期。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PPP開工項目累計3322個、投資額5萬億元。
績效評價將貫穿PPP全生命周期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祝詣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明確了績效管理將貫穿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即PPP項目績效管理指PPP項目識別、準備、采購、執行及移交階段中開展的績效目標和指標設置、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動。
王澤彩表示,這充分體現“全面績效管理”的理念。
PPP專家、大岳咨詢董事長金永祥認為,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涉及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核心利益,也是目前PPP實踐中難度最大的事情。財政部就PPP項目績效管理征求意見,顯示了政府重視PPP項目的實施管理,意義重大。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PPP項目完成建設環節,而進入運營期和政府付費周期。未來,PPP項目根據績效來付費成為重要工作,政企之間出現一些爭議現象也屬正常。只有做好PPP項目績效管理,PPP模式才能順利在中國推進,PPP模式的優越性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王澤彩介紹,這次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對PPP項目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的思路,將PPP項目績效管理分成PPP項目績效目標及績效指標管理、績效監控、績效評價三部分,對參與主體、主要內容和工作程序等作了約定,并在監控和評價環節強化結果應用要求,以問題和結果為導向,進一步推進PPP項目的規范管理。
“意見稿對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提出要求,明確職責,從PPP項目績效目標設計與部門職能、政策制定、過程管理、運作流程、風險控制、履約情況、信息公開等9個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等進行PPP工作績效評價并對評價結果合理應用。在PPP項目識別、準備、采購、執行及移交階段中開展的績效目標和指標設置、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動。”王澤彩說。
他表示,這次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還真正落實了重大項目績效終身問責。意見稿要求,對PPP項目進行績效監測或評價的監測或評價結果,要反饋給相關政府部門,促使政府及時歸位、糾偏。同時,明確對政策制定與落實、立項規劃、財承等風險控制等內容的評價,進一步規范推進政府投融資行為。
祝詣茗注意到,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引入異議處理機制。即對經績效調整的結果有異議的處理方式,異議方明確提出異議內容并提供證據材料后,仍無法與評價主體達成一致意見的,通過召開專家評審會進行評審。通過專家評審的,按調整后的執行,未通過專家評審,按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后執行。
績效管理真正落地面臨不少挑戰
不過PPP項目績效管理真正落地仍面臨不少挑戰。
祝詣茗認為,目前PPP項目實踐中績效管理觀念尚未建立,政府方、社會資本方、咨詢機構未充分認識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一些項目在前期磋商階段閉口不談,僅在入庫時才勉強應付專家評審,入庫后績效評價甚至不予開展。因此,樹立PPP項目績效管理與PPP項目實施階段有機匹配的觀念,是績效管理的重要一步。
當前PPP項目績效管理的主體一般是項目實施機構或各級財政部門。祝詣茗認為,該等主體日常事務繁雜、管理項目眾多,而且PPP績效管理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工作面臨一定挑戰。
祝詣茗表示,績效目標設定上也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客觀上PPP項目績效目標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多重性的特征,確定和量化較為困難。另一方面,主觀上PPP項目績效目標沒有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設方案等有機結合起來。實踐中,PPP項目績效目標的設定也缺乏論證、審核、批復等把控環節,績效目標設定困難。
此外,她還認為一些項目績效指標體系流于形式,使績效考核的客觀性、公正性受到影響。實踐中,績效評價結果僅用于確定政府付費及可行性缺口補助額度,未能充分發揮其反饋修正的作用。在PPP項目實施階段,按績效付費的科學依據和動態調整機制不完善。如只因績效考核結果減少付費,而不因項目成本提高而上調付費,不考慮社會資本方運營中實際產生的損失,易引發矛盾、產生糾紛,也使得績效考核結果流于形式。
金永祥估計,目前的PPP項目績效管理意見稿會進行一定的修改,更多地反映PPP項目本身的規律和特點。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