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在健全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體系方面又邁出堅實一步。
一、健全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確立并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新時代深入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要抓手,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市場準入環節實行“非禁即入”管理模式,大幅放寬了準入門檻,配合事中事后監管和優化服務改革,正在和必將進一步促進政府治理方式發生根本轉變,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面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應對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的國內外形勢,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必須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繼續向重大市場化改革要活力,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優勢,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增強國內市場影響力、吸引力和號召力的重要實踐,也是當前形勢下“穩投資、穩預期”的重要抓手。按照動態調整的既有機制設計,科學、及時、合法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行年度修訂,符合與時俱進應對國內外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于推動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和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不斷走向深化。
《清單(2019年版)》的修訂,不忘“非禁即入”、切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的“初心”,縮短清單長度、減少管理措施、明確管理部門、完成統一編碼,進一步豐富了清單制度體系和內容層次,使得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既彰顯了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破除各類市場準入壁壘的意志,又表明了我國按照高質量要求徹底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健全現代市場體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制度型開放的堅定信念。
二、《清單(2019年版)》與時俱進的特色和亮點
《清單(2019年版)》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年度修訂。總體來看,《清單(2019年版)》修訂工作在保持清單穩定性和連續性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清單框架結構和相關內容。一是嚴守清單定位。通過審慎甄別和篩選,移出了部分不屬于市場準入環節、不符合清單定位的管理措施,進一步突出“邊界法定”,確保劃界科學。二是縮減清單長度。將部分已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求的管理措施放開,推動市場準入門檻不斷放寬。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把“放管服”改革中已取消的市場準入管理措施及時從清單中刪除,鞏固前期動態調整的階段性成果。三是優化事項表述。力求更加精準規范,便于廣大市場主體更易理解使用,同時也為市場主體依法準入和有關部門依法監管提供了依據。《清單(2019年版)》進一步維護和鞏固了“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加強市場準入類管理措施的清理規范,嚴禁各地區各部門自行制定發布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嚴禁各地區各部門擅自增減調整清單管理措施。要求地方限期自查自清與全國統一負面清單制度相違背的規定和做法,進一步確保了清單的權威性。清單修訂全面、充分聽取和吸納了各方意見。全面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所有省市區的意見建議,尤其注重聽取多個全國性重要行業協會意見、充分考慮各類市場主體呼聲。通過與相關部門各地區和各主體反復溝通,確保清單準確反映各方意見,做到科學修訂、民主修訂、依法修訂。
三、提升制度匹配性,合力推動統一的市場準入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與“放管服”改革關系密切,要進一步強化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從定位和功能來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列出的是禁止類和許可類市場準入管理措施,而不只是行政許可事項。將負面清單的管理措施放開,也不僅僅等同于取消行政許可條目,還涉及破除隱性壁壘等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問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既與“放管服”改革有所聯系,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全局性改革。當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與“放管服”改革在激發市場主力活力方面應是交相呼應的,“放管服”改革中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及時體現在清單動態調整當中,通過“一網通辦”工作機制和平臺的建設,更好增進市場準入制度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為此,要加快推進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代碼體系建設,在已初步編制完成全國統一清單事項代碼的基礎上,將充分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清單與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體系的銜接,從而運用技術性手段,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的動態銜接機制,以最終實現涉及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的實時完全匹配。
二是強化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相配套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著力優化服務質量。要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服務環節與市場準入環節負面管理模式的制度匹配性,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真正做到放管結合、放管并重,確保“放得開,管得住”。一是堅持“放管結合”。以加快構建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為重要手段,做到市場準入管理措施放開與相關行業領域事中事后監管政策優化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切實維護市場秩序、杜絕監管空白;加力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和不合理準入限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已破除的問題不會死灰復燃。二是堅持優化服務。嚴格落實已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針對營商環境痛點和難點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切實提高投訴處理實效;從方便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出發,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進一步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和準入審批辦理時間,提高準入政策透明度,大力推行APP辦事、移動支付等快捷手段,提升群眾改革獲得感,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修訂版落地實施創造更好的配套環境。
三是不斷完善清單修訂規則和兜底保障機制,確保妥善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經歷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堅持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安全底線不動搖,在動態修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修訂規則與機制,針對潛在風險預先做好機制設計,明確設立兜底保障機制甚至是及時止損機制。同時在清單實施過程中,也要同步完善風險預警與防范機制,及時發現經濟運行和市場準入領域存在的苗頭性潛在性趨勢性問題,一旦發現重大風險苗頭,及時采取臨時性準入管理措施。
四是提煉推廣落地實施過程中的先進和成熟經驗,通過宣傳推廣,大幅提升社會知曉度和實踐完備程度。我國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展存在差異,要進一步因地制宜、因類施治,真在把負面清單制度落地工作做扎實,捍衛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把長三角、珠三角等較早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試點和市場準入體系相對完善地區的經驗及時推廣復制,通過召開系統培訓會、經驗推廣會等方式予以宣傳普及和復制推廣。
展望未來,在全國范圍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諸多挑戰,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但只要全社會尤其是改革部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全國范圍扎實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設計與配套體系建設,必將形成世界領先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建設經驗,進一步彰顯中國道路自信和制度模式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