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補短板強功能三年行動方案發(fā)布
2400億元投資化解“城市病”
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設區(qū)城市建成區(qū)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城市建成區(qū)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根據9月11日發(fā)布的《湖北省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未來3年我省將實施1484個項目,估算總投資2409.81億元,以補齊補強城市功能短板,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是湖北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之一。根據方案,3年內,全省所有縣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99%以上,設區(qū)城市建成區(qū)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達70%以上;縣以上城市全部具備廚余(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武漢、襄陽、宜昌建成區(qū)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縣以上城市建成區(qū)平均道路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設區(qū)城市建成區(qū)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老舊小區(qū)改造完工5000個以上;城市建成區(qū)綠地率達到40%以上。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和98%以上。
9月11日,我省發(fā)布了《湖北省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擬用3年時間打造湖北城市生活的“升級版”。(周三春)
我省打造城市生活“升級版”
八方面“對癥下藥”
根據方案,我省補齊補強城市功能短板,重點在八方面“對癥下藥”。
城市老舊小區(qū)臟亂差、基礎設施不完善、背街小巷衛(wèi)生環(huán)境堪憂是老大難。方案透露,在補老舊城區(qū)短板方面,我省將推進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背街小巷綜合整治等重點項目,已謀劃項目396個。到2022年,老舊小區(qū)改造開工7500個以上,完工5000個以上。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在排水防澇方面,我省將在城市新項目中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3年內全省設區(qū)城市建成區(qū)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其他城市3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要求,易澇點整治全部完成。
污水收集處理方面。著力解決污水收集、處理兩頭難,推進城鎮(zhèn)污水配套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污泥處理處置、黑臭水體治理,全省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qū)和城鄉(xiāng)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qū),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以上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達到60%以上。
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面,著力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不足、收集轉運體系不完善問題。通過3年建設,力爭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達70%以上。縣以上城市全部具備廚余(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設區(qū)城市具備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建成區(qū)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yè)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在供水供氣方面,解決城市供水供氣設施能力不足、管網老舊、供水管網漏損率高等問題,將實施老舊供水供氣管網改造、城市燃氣儲備調峰設施、城市集中供暖及管網設施等重點項目,到2022年底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要求分別達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下。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避免“馬路拉鏈”。根據方案,凡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區(qū)域,各類管線必須全部入廊,管廊覆蓋區(qū)域不得新建管線,三年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50公里以上。
在道路交通方面,著力解決城市路網密度不足、微循環(huán)不暢通、公共停車設施不足等問題,縣以上城市建成區(qū)平均道路密度要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
在公共體育設施方面,3年內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qū))達到“一場兩館”(一個標準體育場、一個不少于3000座體育館、一個游泳館)標準。
強化責任保目標
如何確保3年補短板強功能工程如期完成?
據透露,全省各地共謀劃補短板項目1484個,估算總投資2409.81億元。今年10月前,我省將再次梳理重大項目,抓緊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明年10月前,加快申報發(fā)行一般債和專項債,爭取國家預算投資和專項資金支持,加快項目建設。2022年底,我省將組織項目驗收,對方案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
作為保障措施,我省將搭建城市補短板建設項目信息系統(tǒng),對入庫項目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排名;根據進度情況,安排債券資金。據介紹,省住建廳已與國開行湖北省分行、建行湖北分行等多家銀行簽訂協議,安排授信額度4000億元。省住建廳表示,將進一步優(yōu)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