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
“從1949年的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預計突破300萬人,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國。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發展目標是由大到強。”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看來,《意見》明確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改革舉措,是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意見》的印發,開啟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發展新篇章,標志著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進入快車道。
研究生教育由大向強的迫切需要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走過了不平凡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說,7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了1000多萬名博士、碩士,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我國構建了比較完備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有力支撐了科技創新和國家戰略發展。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走過千山萬水,未來仍需跋山涉水。”洪大用說,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轉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比如對研究生教育規律的認識還不到位,有的學校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質量、個性化培養不足,學科專業調整剛剛起步,對緊缺人才培養和“卡脖子”技術突破的支撐不夠有力等。
“新問題新挑戰提出了新任務,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推動研究生教育深層次、結構性變革,加快發展更多機會、更好品質、更佳體驗、更強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表示。
在王戰軍看來,《意見》突出新時代發展研究生教育的緊迫性、關鍵性和重要性,站在國家發展、社會需求、民族復興、人類進步的高度,對研究生教育發展作出了全面、宏觀的戰略部署,“針對目前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從學科專業調整、導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層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各級財政深刻認識研究生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加大投入,重點保障。”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介紹,2012—2019年,高等教育階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5萬億元,年均增幅達7.9%;科技經費也對研究生開展科研活動給予大力支持,有力推動研究生教育邁上新臺階。今年,在財政平衡壓力較大情況下,中央財政通過優化支出結構,安排增量資金支持碩士研究生擴招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介紹,“十三五”期間,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招生增量主要向基礎學科傾斜,向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碩士占57%,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超過60%。2016年以來,主要針對基礎學科、交叉學科、特色優勢學科以及關鍵領域等,安排中央投資530億元支持高校建設。“支持方向正從‘蓋房子’向‘強內涵’轉變,重點加強科研平臺、教學設施和創新創業能力建設,有效提升高校辦學育人的保障水平,為補齊科研設施短板、厚植發展基礎提供有力支撐。”
六大舉措、十大專項行動謀劃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7月29日,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并發表講話。洪大用介紹,聚焦中央關心、戰線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意見》明確“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線,從六個方面提出了關鍵改革舉措: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結果作為“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的重要內容,把政治標準、政治要求落實到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建立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和動態調整新機制。三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知識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四是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強化導師崗位管理,明晰職責邊界,支持導師嚴格學業管理,給負責任的導師撐腰。五是嚴格質量管理。嚴把入口關、過程關、出口關,加強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檢測。六是加強條件資源保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差異化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支持,改革完善資助體系。
洪大用介紹,《意見》印發的同時,其他系列文件正在抓緊推進印發,內容涉及學科專業體系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導師隊伍建設和全面質量管理等方面。為確保文件及時落實、取得實效,教育部研擬了“十大專項行動”,以更好地發揮指導督導引導作用:
著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的行動,包括學科專業建設改革行動、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行動、產教融合建設行動;著眼于戰略支撐和高端引領的相關行動,包括一流學科培優行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行動;著眼于夯實基礎,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相關行動,包括基礎學科深化建設行動、博士生教育提質行動;著眼于固本培元,深化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的相關行動,包括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行動、課程教材建設質量提升行動、質量提升和管理行動。
以“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行動”為例,將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組織“雙一流”建設高校和一流企業(院所),統籌一流學科、一流師資、一流平臺等資源,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科技創新作出貢獻。
確保質量型擴招方向不變、質量不降
“今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100萬,目前為止,幾乎百分之百完成任務。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洪大用表示,研究生擴招以后,必將對培養質量的提升帶來挑戰,要確保質量型擴招方向不變、質量不下降。
一是確保供給是精準的。“在今年制定擴招計劃的時候,重點向關鍵急需學科傾斜,向專業學位傾斜,向中西部地區的培養單位傾斜。”洪大用說,下一步,還要結合今年的學位授權工作,在確保質量的條件下,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向專業學位、向關鍵學科增加授權點,充分保障供給精準性。
二是硬件要配套。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委,爭取多方支持,積極籌措資源,強化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三是軟件要提質,包括導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全國有46萬名研究生導師,有好的導師,就能夠指導好學生,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就有高質量保障。”洪大用表示,即將下發研究生教育會議配套文件,對導師崗位管理和指導行為,以及導師培訓等都作出了相應政策安排。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即將發布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規范研究生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四是監管要到位。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設計,壓實培養主體責任,加強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監控,加強學風建設,確保研究生教育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質量不下降,持續有提升。
“質量是生命線。”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表示,近年來,學校通過強化培養過程管理,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強化指導教師責任,不斷提升研究生指導教師的指導質量;強化自律和他律措施,為保障有質量的擴招提供了思路。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介紹,“十三五”以來,江蘇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經費年均達43億元,年均增長超過7%。江蘇注重結構優化、平臺建設、改革創新、導師隊伍、產教融合、保障機制,通過調整存量、培育增量方式,研究生教育的層次結構、類別結構、學科結構不斷優化,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的結構適應性顯著改善。
“比如在學科結構方面,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2個學科門類101個一級學科,43%的優勢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解決了諸多重大技術難題。”葛道凱說。(本報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林煥新 王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