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省政府印發《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按照“拓展省際出口、提升通道能力、完善路網覆蓋、強化樞紐功能”的基本思路,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新增路線3750公里、總里程達到13800公里。
《規劃》的制定旨在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更好發揮高速公路的基礎支撐和先導引領作用,全面適應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要求。規劃新增路線共35條、3750公里,按照功能劃分為5大類:國家城市群大通道路線10條、1718公里,為永城至靈寶高速公路、沈丘至盧氏高速公路等;鄭州都市圈輻射路線4條、315公里,為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鄭州至焦作高速公路等;洛陽都市圈聯動路線5條、385公里,為沁陽至伊川高速公路、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濟源至新安高速公路等;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通道路線7條、565公里,為商城至麻城(豫鄂界)高速公路、確山至阜南(豫皖界)高速公路等;擁堵路段分流路線9條、767公里,為沿黃高速公路、鄭州至南陽高速公路等。
此外,規劃期內,我省還將擴容改造路線共15條、2738公里,在已建成高速公路規劃新增出入口154個。全省高速公路網總體采用縱橫通道和聯絡線相結合的布局形式,由16條南北縱向通道、16條東西橫向通道和6條省會聯絡線組成,總規模約13800公里,省際出口68個,基本實現“市市有環線、縣縣雙高速、鄉鎮全覆蓋”。
《規劃》第一階段至2025年,通車里程達到10000公里以上;第二階段至2035年,通車里程達到13800公里。遠期展望至2050年,要推動高速公路智能化發展,促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高速公路深度融合;推動高速公路綠色集約發展,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高速公路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生態保護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推動高速公路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培育“高速公路+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到2050年,高速公路網絡布局和運輸能力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記者 宋敏)
責任編輯: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