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這是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在新時期全局性、綜合性的綱領性文件,對于促進行業綠色發展、防治快遞包裝污染等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意見》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快遞包裝領域的生動體現,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快遞行業在促進消費、改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包裝廢棄物,環境影響的負外部性顯著增加。根據《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相關機構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特別是“雙11”等購物節前后,正值快遞貨運的高峰,小區、街道、樓道中隨處可見快遞包裝留下的紙箱、膠帶、塑料填充物。快遞包裝物的大量使用和大量廢棄不僅增加居民負擔,影響居民生活,給資源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還可能成為綠色外交的交鋒點。應當說,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問題,既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關系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全面轉型的新題、難題,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
近年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電子運單、自動包裝、智能分揀等技術快速普及,行業綠色轉型初見成效。但總體上看,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始終缺少一座“領航燈”、少一張“路線圖”,沒有面向“十四五”的全面性、綱領性文件。《意見》從全局的高度明確了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體系、部門職責,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指明了方向,壓實了責任,彌補了空白,意義十分重大。
《意見》堅決貫徹問題導向,解決“痛點”、暢通“堵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初讀《意見》,第一印象就是有的放矢、對難點堵點把握精準,措施得當。例如,針對當前法律法規缺位、監管執法缺乏依據的問題,《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法律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研究修訂《快遞暫行條例》、制定《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細化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各環節的管理要求,從而做到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又如,針對當前部分領域和區域快遞包裝標準體系不健全、交叉混亂、相互不銜接的問題,《意見》提出了構建涵蓋產品、評價、管理、安全各類別,以及設計、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環節的標準體系框架圖,同時清理一批與行業發展和管理要求不符的現行標準。這實際是改變了碎片化的標準管理模式,全面強化了快遞行業標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能夠有效減少爭議、提高效能。
再如,針對快遞包裝管理重點不夠突出、主體責任不夠明確等問題,《意見》著重體現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兩大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可謂是抓住了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對于快遞企業,要求其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建立快遞包裝治理工作體系和管理臺賬,推動包裝減量化、綠色化納入收件服務協議等;對于電商企業,鼓勵其公開征集、遴選推廣快遞包裝減量和循環利用技術產品,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區;同時,還鼓勵快遞企業、電商企業等合作設立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投放點,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等措施。應該說,《意見》綜合地考慮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各主體權責,實現了各環節的分兵把口、責任落實。
治理快遞包裝廢棄物涉及你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要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只依靠行政命令顯然不夠,每一個享受快遞便利的人,都應當是促進快遞包裝廢棄物綠色轉型的一份子。綠色快遞是必然趨勢,轉型之路沒有終點,《意見》的出臺掀開了新的一頁,衷心希望各項安排有效落實,生產企業、包裝企業、電商平臺、物流企業以及每一個消費者攜手,讓綠色生活蔚然成風,讓快遞包裝只留便利、不留遺憾。(作者:朱黎陽 中國國際咨詢有限公司資環部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