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發改基礎〔2021〕829號,以下簡稱《規劃》),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規劃》立足區域交通基礎,把握總體要求,從構建高品質對外運輸網絡、完善成渝“雙核”輻射綜合交通網絡、打造高品質出行服務系統、構建高效率物流體系、提升綠色智能安全發展水平、創建一體化協同治理樣板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劃部署。
一、成渝地區交通基礎和發展要求
成渝地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是治邊穩藏、經略周邊的戰略大后方;是連接中原和西藏、云南的樞紐,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我國南向、西向開放的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是全國四大綜合交通復合型國際樞紐集群之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完善,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交通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交通基礎設施瓶頸依然明顯,對外運輸通道不暢、互聯互通仍有短板、樞紐輻射帶動力不強、運輸服務質量不優、協調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短板并存,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二、《規劃》意義和主要特點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有關規劃要求,《規劃》提出構建成渝高品質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具體部署,有利于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更好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布局,全面落實有關發展要求;有利于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發揮成渝地區區位和資源優勢。《規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積極貫徹落實有關規劃文件精神。“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的變化,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階段特征也發生深刻變化。《規劃》貫徹落實有關規劃《綱要》要求,立足新形勢新要求,提出構建高質量一體化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二是注重支撐服務新發展格局。《規劃》充分發揮成渝地區獨特樞紐區位優勢,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和網絡布局,推進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完善高品質對外運輸網絡,提升多式聯運水平和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實現國內通達、國際開放,支撐服務雙循環發展格局。
三是把握重慶、成都“雙核引領”顯著特征。緊扣“兩中心兩地”發展定位,《規劃》提出通過城際、都市圈交通網絡來集聚強化“雙核”功能,完善“雙核”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綜合交通網絡,促進形成雙城引領、雙圈互動、兩翼協同的空間發展格局,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支撐引領作用。
四是高度關注一體化發展。《規劃》針對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創新協同治理模式,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指引,探索共建共享共管機制,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五是科學安排發展節奏和時序。為適應支撐成渝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規劃》明確交通發展重點逐步從多線串聯到網絡并聯、從兩點輻射到多點暢聯,最終形成兩極多點多式的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六是布署重大項目工程。《規劃》設置了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機場群重點工程、城際交通網、都市圈通勤交通網、綜合客運樞紐、毗鄰地區交通融合發展試點等7個重點項目工程專欄,對推進構建成渝地區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出具體部署,為貫徹實施《規劃》提供重要支撐和抓手。
三、《規劃》布局建設重點
《規劃》分別從對外通道、綜合交通、運輸服務、綠色智能、協同治理等方面統籌布局,明確建設重點和工作要點。
一是構建高品質對外運輸網絡。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暢通陸海互濟、四向拓展運輸大通道,向東強化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連通,通江達海;向西融入亞歐通道,打通出疆入藏戰略通道;向南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南亞;向北銜接京津冀地區、中蒙俄國際經濟走廊,對接東北亞地區。優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高水平國際樞紐集群,暢通對外運輸服務。
二是完善成渝“雙核”輻射綜合交通網絡。立足“雙核”特點,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公路網絡為基礎,打造高效互聯城際交通網,構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網,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優化城鄉融合交通網絡,打造成渝快速通達經濟圈。
三是打造高品質出行服務系統。優化綜合客運樞紐銜接,完善多樣化城際客運服務,提高都市圈出行服務品質,推動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培育壯大樞紐經濟新業態,打造美麗宜游交通系統,為充分挖潛區域資源和打造宜居宜游城市提供支撐保障。
四是構建高效綠色智能安全體系。做優做強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服務品牌,提升國際物流服務能力。推進物流樞紐建設,提高多式聯運水平,推動物流與制造業融合,打造高效運輸服務體系。推動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構建基于北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打造全國智能交通發展高地,全面提升交通建設運營安全水平。
五是創建一體化協同治理樣板。建立規劃共繪、設施共建、服務共享、運營共管機制,探索一批毗鄰地區率先建立跨區域交通一體化機制,因地制宜有序推進交通融合發展先行先試。
六是強化保障措施。加強省部際合作,協調推動重大政策、項目落實落地,各地要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措施,要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標準協同,多措并舉加強項目資源要素保障,確保《規劃》落地實施,加強防范化解相關風險能力。(作者:謝英儀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