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就去色色小说区,先锋三级片网,三级片网站在线播放2020

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相關情況

2021-07-08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


  市政府新聞辦7月8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紹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相關情況。市交通委副主任董愛華、上海海事局副局長吳紅兵、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上港集團副總裁張欣、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周俊龍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為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促進城市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編制印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十三五”發展回顧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上海已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初步具備了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2020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全球排名第三,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航運要素集聚度顯著增強。以航運服務集聚區為載體,全球排名前列的班輪公司、船級社、郵輪企業、船舶管理機構以及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等知名國際航運組織紛紛在滬設立總部、分支機構或項目實體。航運保險市場規模居前,船舶險和貨運險業務總量全國占比近1/4,國際市場份額僅次于倫敦和新加坡。航運信息服務發展迅速,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CBCFI)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基于“中國航運數據庫”“港航大數據實驗室”的應用項目相繼實施。上海海事法院和海事仲裁服務機構共同打造國際海事司法上海基地,海事仲裁服務全國領先。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郵輪母港,郵輪商貿、郵輪船供業務得到發展。

  二是海港物流體系智慧綠色協同高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港口連接度分別連續11年和10年保持全球首位。長江沿線集裝箱江海聯運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51.6%,國際中轉比例達12.3%。口岸通關各環節基本實現無紙化,港口業務無紙化率達100%。岸電、LNG集卡、油電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設施在港口推廣應用,全港完成68個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改造,覆蓋率達79%,客運碼頭泊位、港作船舶碼頭泊位實現低壓岸電全覆蓋。洋山港、長江口E航海項目全面完成,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三是亞太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初步建成。空港通達性亞洲領先,2019年在虹橋和浦東兩場運營的航空公司數量超百家,通航全球50個國家的314個通航點,客貨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405.8萬噸,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第三位。2020年疫情背景下,上海機場承擔了我國約1/3出入境航班、1/2進出境抗疫物資的運輸保障工作。長三角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取得實效,上海兩場航班正常率提升至年均80%以上。浦東、虹橋國際機場先后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授予便捷出行項目“白金機場”認證。浦東國際機場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啟用,快件分撥中心、冷庫中心等專業化貨運設施相繼投用,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

  四是航運市場營商環境顯著優化。上海港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部署,降低港口使用成本。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22個部門,實現口岸貨物申報和運輸工具申報全覆蓋。除國內水路運輸業務,其它航運業務均已對外開放,累計34家外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獲批入駐自貿試驗區。水運行業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壓縮審批承諾時限,大幅精簡申請材料,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構建“五位一體”的行業綜合監管體制。航運高端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加大,航運相關學科專業水平持續提升。

  二、“十四五”發展目標

  立足國家戰略布局和中央對上海的戰略定位,結合航運中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十四五”總體目標:全力支撐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形成樞紐門戶服務升級、引領輻射能力增強、科技創新驅動有力、資源配置能級提升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新格局,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圍繞總體目標,在樞紐服務領域,2025年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標準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10萬噸以上。在物流集疏運領域,將著力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2025年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不低于52%,集裝箱海鐵聯運業務量不低于65萬標準箱,實現浦東機場到市中心40分鐘快速抵達。在航運服務領域,以航運相關融資保險、法律仲裁、科技研發、教育培訓、信息咨詢、文化會展等業態為重點,實現航運服務要素加速集聚,服務價值鏈向高端延伸,服務輻射能級顯著增強。在郵輪經濟領域,亞太郵輪企業總部基地初具規模,初步形成郵輪經濟產業鏈。在航運綠色創新領域,打造低碳環保、智慧高效的航運產業新生態,實現土地岸線資源集約利用、污染物受控、能耗節約和能源清潔。在環境優化和合作交流領域,口岸綜合效率和市場營商環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運文化辨識度和認同度顯著增強。

  三、“十四五”主要任務

  為達成“十四五”發展目標,《規劃》提出七方面任務: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發揮航運產業集聚輻射效應。洋山-臨港地區打造航運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高地,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功能。外高橋地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和保稅物流,形成現代航運物流示范區。陸家嘴-世博地區重點發展航運高端服務、科技研發、平臺經濟,形成航運服務品牌優勢。北外灘地區,吸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企業、國際組織和功能性機構,形成高端航運服務功能核心承載區。吳淞口兩側區域重點建設郵輪綜合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郵輪經濟中心。浦東機場地區打造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布局航空產業鏈,建設民用航空產業基地。虹橋地區依托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和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航空企業總部基地和高端臨空服務集聚區。

  二是引領長三角,推動港航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體系,推動港政、航政、口岸管理協同。推進長三角地區沿江、沿海港口多模式合作,加強長江沿線聯運航線對接。加強長江口航道綜合治理,推進大蘆線東延伸等河海直達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臨港多式聯運中心、外高橋鐵路進港專用線,布局內陸集裝箱碼頭,拓展海鐵聯運市場。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控體系,構筑現代化綜合航海保障體系,建設上海國際航運氣象保障基地。

  三是凝聚發展合力,建設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推進浦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建設和第五跑道投用,完善機場綜合交通配套。積極推進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航線航班恢復,提高航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性,提升中轉和空地聯運服務水平,提高國內貨物集散功能,打造國際航空快件處理中心。優化調整上海地區空域結構和空中航路網絡規劃,提升時刻資源利用效率,支持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空中交通管理保障體系。

  四是打響服務品牌,強化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拓展臨港、臨空服務供應鏈,提升船舶和航空器維修、物資供應配送、貨物集拼中轉、廢棄物接收等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口岸大數據智能物流服務,建設航運數據公共平臺。支持金融機構參照國際通行規則為航運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務,建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支持政策體系,支持航運衍生品業務發展。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亞太海事仲裁中心,依托臨港新片區集聚海事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高標準建設臨港新片區浦東機場南側區域,深化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吸引航空產業鏈企業、機構集聚。舉辦“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促進航運與文化、旅游業融合。

  五是優化產業布局,高水平建設郵輪經濟中心。統籌郵輪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創建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積極爭取郵輪無目的地海上游航線試點,鼓勵開發多點掛靠郵輪航線,吸引國際訪問港郵輪掛靠。支持寶山國際郵輪產業園、外高橋造船基地等打造郵輪配套產業平臺,建設郵輪企業總部基地、郵輪船供物資分撥中心和郵輪跨境購物平臺。

  六是挖掘科技動能,促進航運中心可持續發展。提升智能港口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推廣自動化碼頭技術,實施洋山港智能集卡商業化示范項目。深化集裝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航運領域的場景應用和標準制定。推動岸電、LNG加注站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使用,推廣船舶新能源、新技術應用,加強港航污染物防治。建設平安綠色智慧機場,強化運行全過程安全管理,統籌機場污染防治配套設施規劃建設,促進空港智慧化發展。

  七是優化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航運發展軟實力。打造口岸全程運營服務平臺,推進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數據共享和功能對接。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匯集“口岸通關、港航物流”全程業務辦理功能。推動口岸物流收費結構優化,加強收費公開和便捷查詢。充分發揮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優勢,實施更高水平的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爭取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等制度的深化創新,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船舶法定檢驗對外開放。吸引和培育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專業組織和功能性機構,促進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等國際組織功能建設和能級提升,積極參與國際海事技術規則和標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