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就去色色小说区,先锋三级片网,三级片网站在线播放2020

專題新聞發布會 | 關于《“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權威發布來啦!

2021-09-02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9月2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介紹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有關情況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主持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周小棋、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王侃、國鐵集團貨運部副主任董暉、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樊一江、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建池、重慶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肖文軍共同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關切的問題。

答記者問

Q1: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與《總體規劃》相比,《實施方案》有哪些亮點?

周小棋:

與總體規劃相比,《實施方案》在結構和內容上保持了延續性,但在理念思路、目標任務等方面突出了“加大力度”“高質量”“共建共享”等。緊密結合通道發展實際,根據通道新情況、新要求,提出了推進任務落實的新路徑、新方法,力求更好指導通道發展。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四個“著力”。

 

一是著力補齊主通道和樞紐建設短板弱項。《總體規劃》提出建設自重慶(成都)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打造重慶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和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等沿線重要樞紐。經過多年建設,主通道和節點樞紐功能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但鐵路干線瓶頸制約、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弱項等問題依然存在。隨著通道建設不斷深入,沿線運輸量不斷增長,現有瓶頸“卡脖子”效應將愈發明顯,原有的工作力度和進度難以適應通道高質量發展需要。為此,《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圍繞主通道和重要樞紐,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力求全面提升通道運行效率和能級。

 

二是著力提高通道運輸組織和物流質量效益。《總體規劃》提出了加強物流運輸組織、提升多式聯運效率和質量、積極發展特色物流等工作任務。《總體規劃》實施兩年來,通道運行效率質量不斷提升,運行組織所面臨的主要矛盾轉移到如何結合通道腹地經濟條件和區位特點,創新物流模式,更好提升鐵海聯運、國際班輪、跨境班列班車等重點業務服務水平,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班輪品牌上。《實施方案》在鐵海聯運、國際班列班車、航線航班組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了重點努力方向,突出要加強通道跨區域協同聯動與共建共享通道運營組織平臺,全面提升通道總體運行效率。

 

三是著力降低成本和優化服務。《總體規劃》中提出了推動通關便利化相關任務,但對通道優服降費相關內容涉及不多。《總體規劃》印發實施以來,通道沿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范圍不斷拓展,“一單制”試點逐漸鋪開,口岸通關時間大幅壓縮,但在降低通道綜合物流成本和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水平上,尚有許多工作要做,運輸成本高于中東部地區、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實施方案》提出全面清理通道運行收費環節,推動港口、鐵路站場等運營主體和口岸優服提質降費,強調繼續深入推進“一單制”,強化口岸功能,培育冷鏈、大宗商品等專業化物流服務,進一步改善通關便利化水平,為繼續提升通道綜合服務水平提供了指引。

 

四是著力推進通道融合開放發展。《總體規劃》提出通過發展國際合作園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陸港經濟區,發展航運、航空經濟并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促進通道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通過多年建設,國內國際合作園區建設不斷推進,臨港、臨空經濟區開始起步,但與規劃所設定的目標相比,差距仍很大。《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培育通道經濟增長極、加快資源要素和產業聚集,拓展服務業態并聯動沿線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打造若干樞紐經濟區,強調參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物流樞紐節點建設、拓展境外服務網絡,銜接國際合作機制推進周邊國家合作,強調充分利用國際協定和平臺,加強產業鏈合作、壯大國際合作園區和經濟合作區。系列措施扭住了通道未來進一步擴大開放、共建共享的牛鼻子。

 

Q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南向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等多式聯運物流運輸模式,海關總署有什么樣的支持措施?

王侃:

南向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是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最主要的物流通道,保障這條物流通道的暢通無阻對于支持南向物流發展,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一帶一路”的無縫銜接具有重要的意義。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5個直屬海關,共同建立起合作機制,一直致力于優化通道的多式聯運物流監管,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高質量發展。今年1-7月份,新通道跨境鐵海聯運班列開行3440列,同比增長63%。具體措施有:

 

一是推動通道沿線內陸海關與口岸海關的協同合作,在符合海關相關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推進鐵海聯運進口貨物轉關便利化,有效提高了轉關效率。

 

二是提升各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水平,強化與地方平臺的數據互通和共享,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運輸領域內外貿貨物混編運輸等業務發展,促進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建設。

 

三是實現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之間的無縫銜接,打通了東南亞到歐洲的國際物流通道。四是加強對通道節點口岸海關指定監管場所的指導,完善各開放口岸功能,推動口岸通關作業和作業設施設備智能升級,建設智慧口岸,支持沿線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推動區港聯動發展,助推通道沿線陜西、四川、重慶等港口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Q3:

新華社中國經濟新聞社記者:我了解到,去年12月,國鐵集團牽頭成立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我想問的是,這個委員會是如何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沒有?下一步,在大家都關心降低運輸成本方面有什么計劃和舉措?

董暉:

國鐵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切實發揮好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作用,強化各方協調聯動,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截至8月底,今年累計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3624列,發送3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80%、256%,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一是加強班列運輸組織。優化班列開行方案,安排西部地區至北部灣港圖定班列運行線9條,覆蓋西南地區主要節點城市。加強運輸集中統一指揮,重點盯控班列運行,確保運到時限。加強箱源組織和空箱調運,在沿線重要物流節點設置集裝箱還箱點,促進雙向貨流均衡。積極發展中越跨境鐵路運輸,今年1至8月,中越間鐵路國際聯運發送貨物77.3萬噸,同比增長40%。

 

二是提升物流服務品質。用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相關工作機制,協調國內相關海運、港口、企業,搭建運輸協作平臺,提升物流組織水平。給予鐵路運價優惠,積極推動鐵路集裝箱下水和海運箱上鐵路,節省倒箱費用,減免部分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倉儲費用。優化鐵路貨運95306平臺功能,提供“一站式”辦理、貨物追蹤、到達預測等服務,擴展電子支付渠道。與港口合作建設內陸港和無軌站,使客戶發運貨物更加方便快捷。

 

三是積極推進鐵路通道建設。依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國鐵集團組織編制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規劃建設方案》,規劃了東、中、西三條鐵路主通道。立足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三條通道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其中渝懷復線、懷柳線電化工程已于2020年建成投產,敘永至畢節鐵路等項目有序推進,今年以來已完成投資21.85億元。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實施方案》相關部署要求,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高品質運營。

 

一是加快鐵路主通道建設,科學有序做好欽港鐵路復線、黃百鐵路、黔桂復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在建項目。

 

二是強化運輸服務保障,發揮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作用,優化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加強物流各方銜接,配合海關總署推進便利化通關,力爭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

 

三是加快跨境班列發展,發揮年底即將通車的中老鐵路作用,提前謀劃班列運營方案,做好國際聯運貨運規則、運輸組織設計。

 

四是打造國際物流品牌,與境內外物流企業廣泛合作,延伸物流服務和經營網絡,創新推進“一單制”物流服務,積極對接中歐中亞班列和泛亞鐵路網,打造面向東盟、銜接歐亞的國際一體化物流品牌。

 

關于您提到的降低通道運輸成本的問題,為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國鐵集團對通道內鐵路運輸給予了普遍運價優惠,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在運輸市場價格普遍上浮的情況下,國鐵集團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繼續提供運價優惠。今年1至8月,累計降低物流費用約2億元,其中運費優惠約1.8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涉及海運、鐵路、公路、港口、內陸堆場等多個承運主體和運輸環節,影響全程運輸成本的因素很多。下一步,國鐵集團將繼續給予新通道班列優惠運價,維護班列價格穩定。我們也希望相關各方共同加大支持力度,綜合施策,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Q4:

紅星新聞記者: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重慶時提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請問重慶在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功能,促成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銜接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周建池:

重慶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重慶的系列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圍繞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這個目標,統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區位優勢,著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的無縫銜接,我們總結一下,主要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管理運營銜接機制。高規格成立重慶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陳敏爾、市長唐良智擔任組長,統籌全市開放通道、平臺等建設,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落實。成立由常務副市長牽頭負責、相關市級部門和區縣及平臺公司組成的工作專班,常態化調度通道建設運營工作,清單化推進重點、難點問題解決。

 

二是統籌布局物流樞紐設施。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主要始發站點統一布局在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該園區匯集了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興隆場特大型鐵路編組站、重慶鐵路口岸、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重要場站設施,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主要承載地,2020年園區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元,服務涵蓋150公里范圍16個千億級產業園區。截至7月底,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滿俄班列等國際班列超1.3萬列、日均開行13列。

 

三是推進多式聯運高效銜接。著力打通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建成投用果園港、江津珞璜港鐵路專用線,萬州新田港、涪陵龍頭港進港鐵路專用線加快建設。不斷提升樞紐港集散分撥能力,開行長壽、榮昌等“節點樞紐-核心樞紐”集拼集運班列,開通珞璜港與瀘州港、宜賓港水上穿梭巴士,初步建立果園港—魚嘴站輻射聯動長江下游、珞璜港—小南埡站輻射聯動長江上游的集結體系。加快建設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建成后將實現公鐵水空樞紐的更高效銜接。截至今年上半年,實現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聯運3757標箱,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與長江航運累計聯運貨物2萬余標箱。

 

Q5:

中國改革報記者:當前,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北部灣港定位為國際門戶港,請問廣西在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重點考慮?

樊一江: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舉全區之力,按照“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要求,加快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樞紐功能顯著增強,在支撐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成效如下:

 

一是港航設施加快完善,航線網絡加密拓展。如期建成欽州港20萬噸級航道等一批骨干工程,加快推進北欽防國家物流樞紐。截至今年7月底,北部灣港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101個,其中10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個,綜合吞吐能力近3億噸;開通集裝箱航線54條,其中外貿航線31條,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長,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9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505萬標箱,如期完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目標,分別增長15.6%、32.2%,增速分列全國第二和第一位;開行鐵海聯運班列4607列,比2017年開行之初增長近25倍。今年1-7月,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增速均超過20%,鐵海聯運班列增速更是超過60%,整體服務能力和品質不斷提高。

 

三是港口降費提效和開放合作深入推進,輻射帶動效能進一步顯現。實施降費優服提效專項行動,港口綜合收費與國內主要港口持平。持續優化集裝箱進出口流程,大幅壓縮通關時間。重點面向東盟和RCEP國家,強化港口建設、航線網絡、物流服務等國際合作,引入新加坡PSA、中遠海運、重慶四川等平臺公司以及中鋁、柳鋼等企業與北港集團合資組建碼頭運營公司。加強與通道沿線省市合作,積極拓展腹地空間,依托自貿區、產業園區等平臺,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初步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臨港產業集群。

 

下一步,廣西將按照國家《“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對標國際一流港口,加快打造現代國際門戶港。到2025年,實現北部灣門戶港貨物吞吐量5億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1000萬標箱以上,其中外貿箱吞吐量200萬標箱以上,鐵海聯運集裝箱量50萬標箱以上,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

 

一是加快完善港航設施功能。編制完成北部灣港總體規劃,優化港區資源整合與功能布局。加快提升碼頭、航道設施能力及智能化水平,建成欽州港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重點項目,具備接納世界各類大型船舶的靠泊能力。完善鐵路、公路等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強化與西江航運銜接。開工建設平陸運河。完善通道沿線無水港布局。對標“雙碳”要求,建設智慧綠色港口。

 

二是全面提高運輸組織和物流效率。拓展全球服務網絡,增開集裝箱遠洋航線,持續提高國際航線密度,擴大集裝箱外貿航線覆蓋范圍。強化與洋浦港、湛江港深度合作,創新水水中轉、互為干支等航運組織模式。提高鐵海聯運一體化組織水平,深入推進“一單制”。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對符合條件經北部灣港中轉離境的集裝箱貨物,積極探索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全面清理收費環節,規范收費行為,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和專業物流服務。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加強與產業、貿易、數字、金融等深度聯動。建設能源、糧食等大宗物資中轉交易中心和生鮮冷鏈物流集散基地,提升戰略安全保障能力和民生服務水平。建設廣西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基地和服務中心,深化跨境運輸銜接,打造東盟經北部灣至中亞中歐大陸橋。

 

四是加強港產城協同發展和通道沿線深度開放融合。推動臨港產業高效集聚,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和通道經濟,擴大國際區域合作交流,完善合作機制,協商共建。構建以港口為依托的現代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

 

Q6:

央視記者:西部陸海新通道與相關國家戰略如何協同?如何支撐推動西部地區加快開放融合發展?如何更好發揮通道保障物流供應鏈安全的作用?

周小棋:

在與相關國家戰略協同方面,目前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密切相關的國家戰略主要是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方案》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統領,進一步發揮中國—東盟“10+1”“10+3”、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國際合作機制作用,同時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會展平臺,推進通道沿線國際貿易、國際物流、上下游產業鏈、金融服務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強與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合作,推動通道班列與中歐班列線路、班次對接和信息共享。《實施方案》提出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銜接,充分發揮重慶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作用,促進通道與長江航運協同互補發展,緩解三峽樞紐過壩運輸壓力。《實施方案》強調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促進通道與西江水道聯動,支撐珠江—西江沿線臨港產業轉型升級,并加強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協同聯動、合作發展。

 

在推動西部地區加快開放融合發展方面,《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發揮通道對區域協調發展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培育通道經濟增長極,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北部灣城市群,壯大黔中、滇中等城市群,加快重點都市圈建設。加快都市圈資源要素聚集,拓展服務業態,吸引產業集聚發展。同時,充分注重發掘通道沿線的消費品雙向物流需求,按照各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以發展通道經濟為導向,建立沿通道的產業上下游聯系,培育通道增量貨源。此外,將支持西部省份在北部灣建設“飛地園區”,參與向海經濟發展。通過上述措施,將更好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推動通道建設帶動西部地區進一步開放融合發展。

 

在更好發揮通道保障物流供應鏈安全方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經濟性和安全性相結合,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實施方案》提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協同發展,有效減輕和疏解三峽大壩通航壓力,同時為多方式、多方向對外運輸提供了新的選擇,有利于發揮綜合交通的整體優勢,維護國內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

 

Q7:

澎湃新聞記者:《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重慶定位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支持重慶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請問重慶在推進省際協商合作及運營組織中心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采取哪些主要舉措?

肖文軍:

重慶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國家部委指導下,按照《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部署,切實發揮省際協商合作機制重要作用,認真履行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重要職責,推進通道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一是強化省際協商,凝聚建設共識。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牽頭會同西部12省區市、海南和廣東湛江建立“13+1”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了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制定了聯席會議工作規則。簽訂共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等8個重點項目,共同謀劃“十四五”時期和開局之年重點工作,通過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進一步達成共商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高度統一。

 

二是打造運營平臺,夯實建設合力。我們專門設立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辦事機構,負責綜合協調、規劃發展、區域合作、項目推進和信息服務工作。同時,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重慶市牽頭組建了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重慶、廣西、貴州、新疆、甘肅、寧夏等6省區8家企業入股,同步設立5個區域公司,共同開展市場運營。

 

三是優化運輸組織,拓展通道容量。目前,重慶已經形成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三種主要的通道物流組織方式。截至7月底,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累計運輸超22萬標箱,貨值400億元,運量、貨值均占通道全線30%以上。物流網絡輻射106個國家和地區308個港口。

 

四是強化創新賦能,提升通道活力。開展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簽發全國首單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提單。我們還搭建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13+1”區域合作平臺,2021年上線全國首個跨境金融區塊鏈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為物流企業融資超過4億美元。

 

五是深化區域協作,強化樞紐優勢。充分發揮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搭建川渝毗鄰地區經重慶中轉集結模式,建成3個區域集散分撥中心,累計集結四川貨物14606標箱。開通湖南懷化班列、甘肅張掖專列、寧夏中衛班列,累計集結西北貨物9582標箱,形成西北貨物經重慶集結后整列南下出海,東盟貨物北上經重慶集散后分撥至西北各區域的集散聯動模式。

 

下一步,按照《“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重慶將在國家發展委等部委指導下,繼續發揮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推動物流向智能化、綠色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升新通道的效率和能級。

 

一、加強硬件建設,提升通道運輸組織能力。

 

一是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東、中、西三條主通道布局,實施黃百鐵路、貴南高鐵等關鍵鐵路設施建設,提升通道運能。二是加強北部灣港、洋浦港設施功能和服務能力建設,織密國內國際航線網絡,發展國際直航航線。三是加快重慶、成都、南充、昆明等沿線物流樞紐和節點建設,提升物流承載能力。四是探索建立集裝箱共享調撥體系,加強箱源組織,更好實現“鐵箱下水、海箱進陸”。

 

二、加強軟件建設,培育通道創新發展動能。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積極向國鐵集團爭取陸海新通道鐵路運價下浮優惠,降低通道運輸成本,完善基礎設施、貿易、產業、金融、稅收等一攬子扶持政策。二是推動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在托盤、集裝箱、貨運車輛等物流設備逐步采用統一標準,促進通道銜接的標準化、規范化和高效化。三是優化通道多式聯運組織。擴大鐵海聯運班列開行規模,積極發展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拓展跨境直通班車開行規模和路線。發展鐵公聯運、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服務,打造多元化多式聯運體系。四是加強陸海新通道品牌宣傳,提升國內外企業參與度,擴大陸海新通道國際知名度。

 

三、發揮運營組織中心作用,打造通道國際化品牌。

 

一是完善運營組織中心功能,推動“13+1”省區市合作向跨境跨區域合作延伸。建設覆蓋全線的公共信息平臺,常態化發布通道發展指數。二是爭取實現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13+1”省區市全覆蓋。目前,我們正在協調“13+1”省區市中尚未加入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的省區市,推進“13+1”省區市共商共建共享的格局不斷深化。三是依托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從傳統通道物流服務延伸到“物流、貿易、產業、金融、數據”五位一體的服務,提升通道綜合服務能力。探索設立海外公司、海外倉,提升平臺公司境外供應鏈服務能力。

 

周小棋:

剛才,肖主任在提高通道運輸效力方面,我覺得講的比較全面了。因為從通道運輸的組織,一定要發揮一個鐵路部門,還有航運企業的作用。所以這里面講到的,一定要發揮國鐵集團牽頭的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的作用,一個是要優化班列組織,還有就是優化航線的運輸組織,并且要加強班列與航線的銜接,大家一起合力提高運輸效率。

 

Q8:

時代周報記者:請問海關總署在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與東盟國家在檢驗檢疫官方證書信息化合作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和成效?

王侃:

2020年,東盟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經貿往來日益緊密,迫切需要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海關總署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契機,通過“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國際合作,積極推動我國與東盟國家官方檢驗檢疫證書信息互聯互通,實施電子證書自動聯網核查,不斷推進貿易便利化、打擊假冒證書、防止貿易欺詐、保證進出口產品質量。海關總署在南寧海關設立東盟國家官方證書核查試行中心,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國-東盟國家的之間的貿易合作程序便利化,通過與東盟國家開展談判,建立電子證書信息核查合作機制,研發中國與東盟國家官方證書核查系統。目前已實現與越南水產品、泰國水果等重點商品檢驗檢疫證書信息核查。該系統上線以來,已核查電子證書信息5500余條,在大幅提升邊境口岸證書核查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假證流入風險。下一步,海關總署將以點帶面,不斷擴大與東盟國家國際合作范圍,不斷促進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國際貿易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