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十四五”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扎實推動全體人員共同富裕奠定重要基礎。為此,《規劃》進一步明確,要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既然是規劃,就一定要發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和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強化財政、貨幣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制定實施宏觀政策時充分考慮對就業的影響,提升重大政策規劃、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生產力布局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壓實各級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主體責任,健全就業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考核中,對就業相關指標賦予更大權重。豐富就業優先政策工具箱,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政策組合,提高政策效能,激發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
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根本上還得靠經濟發展,但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國曾經通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了“世界工廠”,這既發揮了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稟賦優勢,又緩解了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壓力,實現了經濟增長與就業容量擴大同步。最近幾年,隨著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也不斷上升,這引發了一些人對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擔憂。然而,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在勞動力成本上所具有的優勢,相反卻推動就業質量不斷提高。未來要繼續支持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產業發展,對此,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和農業,都仍有很大空間,《規劃》對這些產業如何提高就業吸納能力,擴大就業容量,給出了明確的指引。比如,關于制造業就業,既要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又要注重發展技能密集型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延伸產業鏈條,開發更多制造業領域技能型就業崗位。同時,經濟發展終歸要取決于市場主體的活力,我國有1.4億戶市場主體,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它們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創造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因此,要完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構建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持續激發其就業崗位創造能力。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極大地改變了生產和生活方式。新技術會替代部分體力和智力勞動,毫無疑問會破壞原有就業崗位,但它也會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配置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十四五”時期,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將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機會。最近幾年以平臺就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既深受年輕人喜歡,也很好地滿足了生產和生活需要,成為就業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去年新冠疫情期間,為穩就業保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新就業形態進一步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是平臺企業用工不夠規范,從業者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就業質量有待提升等。因此,《規劃》提出,要建立完善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引導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水平,促進新就業形態更加規范發展。
我國國土空間大,各地發展不平衡,就業崗位創造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區就業比較景氣,求人倍率較高,有的地區就業壓力比較大,求人倍率較低。“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取得更為明顯進展。為此要打造更多就業增長極和就業中心,推動區域就業協調發展。要鞏固提升東部地區的就業創造力,使之成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示范引領地。要夯實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基礎,使之成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打造新的產業聚集地和就業中心,為人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脫貧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要更好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的分工體系中發展富民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幫扶。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壯大縣鄉村促就業內生動力,特別是要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農產品加工、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把就業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創業具有就業倍增效應,我國一直提倡和支持創新創業帶動就業,而且效果顯著。《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強化創業帶動作用,放大就業倍增效應。為此,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產權保護和創業政策支持,降低創業門檻和融資運營成本,持續激發企業家精神,使市場主體有信心和恒心,愿意投資,敢于投資,促進創業主體更好發展。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將有力促進創業創業繁榮發展,必定會將創新創業推向新一輪浪潮。為激發各類勞動者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和留學回國人員從事創新創業,《規劃》制定了專門的支持計劃。同時,《規劃》支持引導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并以縣級為單位,整合建設一批返鄉入鄉創業園,將使廣大鄉村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作者:賴德勝 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