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配置人力資源,促進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是促進人力資源有效配置、實現就業目標的基礎手段。為此,《“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持續加強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力資源總量保持在11億人以上,勞動年齡人口保持在9億人以上,經濟活動人口也將保持在8億人以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好人力資源服務是項巨大工程。“十四五”期間,我國勞動力供求都發生深刻變化,需求側不確定性增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將增大勞動力市場的波動,加劇結構性就業矛盾,通過公共就業服務平抑勞動力市場波動、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任務加重。從供給側看,每年千萬計的高校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相當數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都存在結構性就業問題,近3億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都面臨不同的就業困難,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的兜底保障職能,幫助各類重點群體穩定就業的任務依然艱巨。
“十三五”時期,我國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都取得了較大進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斷發展壯大,業務內容愈加豐富,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逐步成熟。公共就業服務保障能力也不斷增強,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另一方面,與現實需求相比,我國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仍然面臨不足和挑戰,如人力資源服務質量不高,行業結構亟待調整優化,公共就業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有待加強,勞動力和人才的社會性流動渠道依然不夠順暢,就業服務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還存在差別,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等等。針對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十四五”時期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分別從不同方面發力。
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方面:
一是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實體經濟發展進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擴大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高級人才尋訪、人才測評等高技術、高附加值業態的比重,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精準專業人力資源服務。“十四五”時期,國家將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重點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加快發展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骨干企業,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細化專業分工,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建設一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
二是提高人力資源市場規范化水平。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通過制定先進的行業標準來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健康發展。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用評價標準和制度,組織開展誠信服務活動,選樹一批誠信人力資源服務典型。加強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建設,開展“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行動。
三是更好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促就業的功能。持續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聯合招聘活動,更好地為各類求職者提供及時便捷、真實有效的招聘信息。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緊盯重點行業企業用工需求,通過開展勞務協作、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等多種方式滿足企業用工需求。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針對殘疾人、脫貧人口、婦女勞動者等群體開展就業服務,促進平等就業。
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方面:
一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完善街道(鄉鎮)、社區(村)服務平臺,在人口密集的村和社區設置就業服務站,健全“15分鐘就業服務圈”,使城鄉勞動者能就近便捷享受各項公共就業服務。根據服務對象的數量合理配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員,加強職業指導、職業信息分析、創業指導等專業化、職業化隊伍建設。此外,還要發動社會力量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
二是增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智慧化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通過移動終端、自助平臺等實現各項服務和業務的人工智能化辦理,提高勞動者享受各項公共就業服務的便捷性、高效性和滿意度。國家還將依托現有的就業監測系統、中國公共招聘網、“就業在線”平臺等建立全國統一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實現全國各類就業創業信息的共享和聯網發布。
三是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加快破除妨礙勞動力和人才市場化配置和自由流動的制度體制障礙,推動實現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參保地、就業地都能平等享受各項公共就業服務。針對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差異,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公共就業服務便利共享,將公共就業服務覆蓋全體城鄉勞動者,特別要持續改善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和質量,縮小區域間差距。
四是實施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計劃。針對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不斷加劇的問題,國家將支持用工密集的中心城市和勞動力密集的欠發達地區建設一批勞動力市場,通過勞務協作等機制創新,更好解決勞動力短缺和勞務輸出問題。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支持建設一批專業性人才市場,促進急需緊缺人才的引用育留,實現產才融合發展。同時,支持零工需求較多地區建設一批零工市場,推動零工市場健康發展。
五是開展各類專項服務行動。國家將建立完善常態化公共就業服務聯系制度,持續開展春風行動、春潮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專項招聘服務系列行動,創新職業訓練營、就業訓練工場等就業服務模式,開展職業指導、職業體驗、創業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增強青年職業發展能力,對零就業家庭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細化服務。(作者:張麗賓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