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江西省“快遞進村”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4年2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快遞進村”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快遞業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撐。為進一步推動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加速“快遞進村”步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按照省委關于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決策部署,以農村寄遞渠道建設為主線,著力建網絡、強功能、融產業、提水平,持續提升快遞服務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的能力。
(二)主要目標。到2026年底,縣、鄉、村寄遞物流體系基本建立,城鄉之間流通渠道基本暢通,建制村基本實現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全覆蓋,農村快遞服務顯著增強。
(三)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把握農業農村特點。根據各地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快遞服務能力,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產業發達地區重在提質增效、打造品牌,產業發展潛力大的地區重在創造條件、打好基礎,產業薄弱地區重在兜底服務、保障基本流通能力。
——堅持形式多樣,夯實網絡建設基礎。堅持集約高效、一網多用、資源共享,發揮郵政網絡和普遍服務兜底作用,加快推進“郵快”合作、深化“快快”合作,大力推動客貨郵融合發展。引導推廣“共配”模式,加快縣級共配中心、鄉鎮網點和村級快遞服務站建設,著力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
——堅持雙輪驅動,提升農村流通效能。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農村流通市場各類主體活力,支持農村快遞積極融入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推動農村快遞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縣鄉快遞設施布局。以提升縣級快遞服務能力為重點,加快建設縣域快遞物流倉儲功能園區。支持建設功能集成的縣域快遞公共配送中心、“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中心,引導快遞設施與電商、客運、商貿、供銷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升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環節集約化水平。發展冷鏈快遞,支持建設農村冷鏈基礎設施和農村冷鏈運輸配送平臺。完善鄉鎮快遞共配網點建設,提升鄉鎮網點標準化規范化水平。(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供銷聯社,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不再列出)
(二)抓好村級服務站點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制定轄區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的布局建設計劃,逐步實現具備條件建制村全覆蓋。服務站要做到“有場地、有人員、有貨架、有設備、有固定服務時間”,實施統一編號、統一標識、統一管理,平等承接各類郵政快遞服務。支持郵政和快遞企業利用村郵站、電商服務點、供銷集配點、閑置校舍、便利店等進村設站,或由村便民服務點、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兜底。鼓勵符合條件的單位按規定設立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加強業務培訓,為村民提供郵件快件代收代發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設置一村多站,逐步向自然村延伸。(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供銷聯社、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中國郵政江西省分公司)
(三)提升農村寄遞運輸能力。鼓勵快遞企業向農村延伸網絡,發展農村快遞服務。鼓勵郵政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實現農村郵路汽車化,開展郵快合作,為快遞企業提供農村快件運輸和投遞兜底服務。支持農村郵政快遞、商貿、供銷等資源整合,快遞疊加日用消費品和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等雙向配送服務,建設末端共同配送體系,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大力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指導城鄉客運企業結合郵政快遞企業配送線路、頻次時效要求,合理規劃運輸線路,推廣定時、定點、定線路的農村寄遞物流“客貨運班線”模式,開展縣至鄉鎮、沿途建制村的雙向客貨和郵件快件運輸配送服務。(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中國郵政江西省分公司)
(四)提升農村快遞數智水平。提高郵件快件處理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貫徹推廣郵件快件農村客運車輛搭載作業要求、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信息交換規范等寄遞服務國家標準,推動農村商貿、交通、快遞設施、裝載工具、票證單據、作業規范等相互銜接和應用,推進標準互認和服務互補,促進各運輸方式、各物流環節有機銜接。完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的采收加工、溯源標識、儲藏保鮮、快遞包裝等標準體系。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推進農村快遞庫存前置、智能分倉、科學配載、線路優化,努力實現信息協同化、服務智能化,促進農產品生產流通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
(五)強化產業協同支撐能力。聚焦做好“土特產”文章,建設一批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和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構建共建共生的農村寄遞物流生態圈。支持郵政和快遞企業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涉農主體加強聯系,開發“產地倉+冷鏈倉儲+快遞物流”等寄遞服務產品,提升特色農產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引導郵政和快遞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優勢,探索建設“線上線下訂購+基地直采直供+郵政快遞配送”等農特產品網絡營銷寄遞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省農業農村廳)
(六)促進農村快遞綠色發展。加強農村地區快遞包裝污染防治,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包裝技術和材料,對進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的快遞包裝實施無害化處理。引導郵政和快遞企業新建和改造倉庫、分揀中心、網點使用綠色節能產品,降低生產經營能耗。鼓勵郵政和快遞企業采購使用新能源汽車,降低碳排放和運輸成本。(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七)統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級政府出臺支持快遞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文件,將農村快遞基礎設施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用好現有財政支持措施,將農村快遞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滿足農村群眾使用快遞的需求。要落實調整農村客運油價補貼政策的有關要求,統籌農村客運補貼資金用于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用好用足“四好農村路”、縣域商業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有關政策,支持農村快遞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郵政管理局)
(八)明確縣級工作責任主體。各縣(市、區)政府要明確具體承擔“快遞進村”工作部門,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對農村快遞建設、維護、運營提供保障,抓好推進落實。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做好郵政行業與交通運輸的規劃銜接和資源整合。各設區市郵政管理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協調和監督。(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快遞進村”作為鄉村振興的重大實事工程,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加快建立完善多部門協調聯動,郵政、快遞、商貿、供銷等市場主體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將“快遞進村”納入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和商貿物流產業鏈等工作機制議事內容,定期研究、統籌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
(二)強化督查考核。郵政、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快遞進村”工作的督導,重點解決工作中有關共性和具體問題,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調查研究。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快遞進村”工作列入全省高效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考核指標,對市、縣(區)政府“快遞進村”工作開展情況實施評價。
(三)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宣傳“快遞進村”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總結推廣各地農村快遞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模式和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引領農村快遞服務業態和模式創新的典型案例,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加強農村快遞政策法規標準宣傳,提高農村消費者維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