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促進冰雪運動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16日
天津市促進冰雪運動發展
激發冰雪經濟活力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24〕49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加快推動冰雪運動發展
(一)廣泛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在“全國大眾冰雪季”、“全國大眾歡樂冰雪周”活動期間,舉辦“天津市冰雪運動大會”等一系列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打造5個具有天津特色的群眾性冰雪活動品牌,每年舉辦群眾性冰雪賽事不少于20場(次)。推廣群眾喜愛的冰雪賽事活動,鼓勵開展滑冰、滑雪、雪地足球、冰上龍舟等群眾性冰雪運動。發展非雪季冰雪運動項目,普及輪滑、旱地冰壺、陸地冰球項目。實施“輪轉冰”、“輪轉雪”計劃,擴大上冰上雪人口。發放體育惠民卡支持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市體育局負責)
(二)重點發展青少年冰雪運動。大力推進冰雪進校園活動,力爭建設100所以上冰雪傳統特色校。支持各類學校將冰雪運動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專項運動項目,鼓勵退役優秀冰雪運動員入校執教。薊州國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面向青少年開展“運動隊開放日”活動。完善本市青少年冰雪項目競賽體系,建立市、區兩級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制度。鼓勵青少年冰雪隊伍市場化發展,支持本市各冰雪場館或冰雪運動俱樂部開展冰雪培訓和教學。支持普通高等院校組隊參加全國冬運會。(市教委、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冰雪運動競技實力。強化冰雪運動訓練保障,做好冬奧會、冬運會等重大國際國內冰雪賽事備戰參賽工作。重點布局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壺、鋼架雪車、雪車等項目,完善后備人才選拔機制,建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壺等項目后備人才梯隊。建設高水平冰雪訓練基地,注重復合型訓練保障團隊建設,提升運動隊科學化訓練水平。(市體育局負責)
二、完善冰雪經濟產業鏈條
(四)推動科技賦能冰雪裝備制造產業。充分利用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產品研發,重點提升造雪機、制冰機、索道纜車等裝備研發制造能力,加強冰刀、冰鞋、滑雪板、滑雪服等產品研發生產。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海河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著力突破高端冰雪裝備在原材料、芯片、控制系統等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與冰雪裝備器材融合創新。鼓勵冰雪裝備制造企業與滑雪場、滑冰場等合作,定制化開發冰雪場地設施設備,提供長期檢測維修、更新升級等配套服務。(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做優冰雪項目競賽表演產業。積極承接國際滑聯、國際雪聯世界杯賽和全國各類冬季項目錦標賽等重要冰雪賽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冰雪賽事和冰雪運動商業表演活動,打造專業賽事、群眾性賽事、青少年賽事三級階梯式冰雪賽事格局。深入開展“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推動冰雪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圍繞賽事建集市,將賽事與城市文化相結合,提升城市影響力。對綜合性冰雪賽事活動科學開展風險評估,核定賽場安全容量,可售(發)票數量原則上不低于賽場可用座位數的95%。(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大力發展特色冰雪旅游。鼓勵旅游、體育企業開發“冰雪運動+天津人文”冰雪體育旅游精品路線和冰雪旅游產品,融入京冀冰雪旅游線路,促進京津冀冰雪旅游一體化發展。推動北部山區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設為融滑雪、登山、徒步、康養、露營、休閑觀光等多種健身休閑運動為一體的冰雪體育旅游勝地,打造全國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支持在薊州區下營鎮、羅莊子鎮,西青區水西公園、張家窩鎮,寧河區大北鎮,濱海新區東疆親海公園等區域建設冰雪主題旅游景區,發展集休閑度假、娛樂、餐飲于一體的冰雪體驗空間,探索開發冰雪旅游新業態、新場景,開展雪地音樂節、燈光秀、煙花秀等演藝活動。(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積極發展冰雪文化產業。深挖冰雪文化內涵,辦好京津冀盤山冰雪文化節等冰雪主題文化活動,融入天津特色民俗文化,打造更多“冰雪+”新場景。鼓勵各類博物館舉辦冰雪主題展覽展會,融合展示“津味”民俗風貌。在冰雪運動場所設置文化墻,講好冰雪故事、宣傳冰雪文化。融合冰雪元素創作更多彰顯天津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吉祥物、伴手禮、服飾等文化創意產品。(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務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壯大冰雪經濟經營主體
(八)引育一批優質冰雪企業。積極吸引國內外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運營企業來津投資,培育高水平冰雪綜合運營服務商。支持推動本市冰雪裝備器材、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運動等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鼓勵冰雪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強化特色經營,打造個性化冰雪體育制造業品牌。支持本市冰雪企業參加全國性體育展會活動,拓展品牌營銷渠道。(市體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規范發展冰雪體育組織。加強冰雪運動協會建設,推動規范組建冰雪運動俱樂部、冰雪運動培訓機構,支持冰雪運動協會和俱樂部承辦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加大對社會組織培養冰雪運動后備人才、舉辦賽事活動、普及群眾性冰雪活動、推廣冰雪旅游的支持力度。(市體育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提升冰雪設施和配套服務
(十)加強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提升天津薊州國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天津奧林匹克中心滑冰館等場館四季訓練保障及專業化國際駐訓服務水平,打造國家級專業綜合訓練基地。引導社會力量通過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建設室內冰雪場地,對符合條件的改造項目,納入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冰雪設備納入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支持范圍,鼓勵冰雪旅游企業更新升級索道、纜車、壓雪車、造雪機、魔毯等設備。鼓勵采用節能技術,建設低碳冰雪場館。鼓勵商業綜合體融合“冰雪IP”,加強仿真雪、仿真冰場館及“旱雪”滑雪場建設。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彩票公益金等渠道,支持建設群眾身邊的冰雪場地。鼓勵利用城市公園內水域或現有場地設施建設室外滑冰場、可移動式冰場等戶外臨時性冰雪運動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冰雪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優化配套服務保障。支持冰雪運動場所提升服務中心、連接道路、污水處理、充電樁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引導冰雪運動場所加強對雪場教練、服務人員、設備維護人員的專業培訓,引入智能設備租賃與線上預約系統,提升服務保障的高效性、便捷性。(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委、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擴大冰雪消費市場
(十二)豐富冰雪消費產品。推進賽事活動市場化運作,融入文旅產品推介、傳統節日文化等內容,提升冰雪賽事商業化價值。鼓勵運用網絡技術,實現科技賦能冰雪賽事場景,拓展新消費空間和服務場景,延伸競賽表演產業鏈。培育時尚冰雪消費新場景,支持依托室內外滑雪場、滑冰場開展冰雪嘉年華、冰雪消費季等商旅文體健融合的促消費活動。推動冰雪與區域民俗、美食、溫泉等元素融合,開發推廣特色產品。支持在冰雪運動場所增設康養服務專區,提供健康檢測、運動康復、身心舒緩、營養補給等服務。(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優化冰雪消費服務。加強與在線旅游平臺合作,拓展本市冰雪旅游產品銷售渠道。優化完善冰雪景區預約購票、結算支付、網絡通信等便利服務,鼓勵推出便捷出行、酒店入住優惠、景區門票減免等聯動促消費措施。完善多語種標識、接待導覽設施及咨詢服務。引導經營主體建立消費爭議解決機制,及時回應和解決游客訴求。鼓勵經營主體和個人購買責任險及運動傷害、旅行救援類保險。(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委、市體育局、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冰雪經濟發展要素保障
(十四)完善冰雪運動標準體系。推進冰雪運動國家標準實施,提高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運營、裝備器材、旅游服務等方面標準化水平。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冰雪運動標準化建設,加快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定,積極承接更多冰雪運動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市市場監管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打造優秀冰雪人才隊伍。支持高等院校組建高水平冰雪運動隊,設置冰雪運動類專業。鼓勵冰雪運動組織和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加強冰雪相關職業培訓,培養冰雪賽事策劃與組織、冰雪產業管理、冰雪運動設施維護管理、冰雪運動防護及康復治療等高水平人才。引導支持符合從業條件的冰雪項目退役運動員、專業教練員從事冰雪運動教育培訓等工作。組織做好社會冰雪人才培訓,每年培訓冰雪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含職業資格類)不少于200人。支持引進冰雪項目國際教練、經營管理人員,為辦理入境簽證手續提供便利。(市教委、市人社局、市體育局、市外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強化冰雪項目用地保障。鼓勵濱海新區、薊州區等有條件的區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在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中加強冰雪經濟項目用地保障。把冰雪經濟用地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以及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管理。支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建設鄉村冰雪經濟項目。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供地。鼓勵各區結合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土地支持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在堅持集約用地、節約用水用能、嚴格保護天然林地的前提下建設冰雪經濟項目。(市規劃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相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加大對冰雪企業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冰雪企業融資特點,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及其他金融服務機構為冰雪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降低擔保費率。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提高企業的直接融資能力。鼓勵冰雪企業綜合運用多種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天津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天津證監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完善統計機制。制定冰雪經濟統計監測方案,圍繞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冰雪消費、場地設施等開展統計監測分析,精準反映本市冰雪經濟發展狀況。(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強化安全管理。加強對冰雪運動場所、冰雪游樂場所、冰雪賽事活動、冰雪裝備設施等的安全管理。聯合開展冰雪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重點排查整治冰雪運動場所房屋結構等安全隱患,督促場所經營單位切實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堅持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監管與服務相結合,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全面加強冰雪賽事活動安全監管,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冰雪領域風險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配備必要的裝備器材,強化訓練演練,加強對冰雪運動參與者的安全教育。(市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深化冰雪經濟交流合作
(二十)促進京津冀冰雪經濟協同發展。依托京津冀奧運場館、冬奧場館、國家訓練基地及其他各類場地設施等,聯動承接國內外高水平賽事。通過采取分站式比賽、邀請賽等多種形式,舉辦區域冰雪聯賽。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促進場地設施資源、人才資源、賽事活動資源交流互通,推動開發京津冀特色冰雪旅游賽事活動,打造京津冀冰雪生態圈。(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強冰雪運動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冰雪絲路”建設,吸引“一帶一路”國家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來本市訓練和比賽。積極承辦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等賽事活動。鼓勵開展青少年冰雪研學、交流等國際體育旅游活動。加強與東北地區、新疆等地交流合作。(市外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冰雪經濟、促進冰雪消費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系統推進體育賽事、文化旅游、冰雪裝備、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各項工作,及時解決冰雪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推動本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